碳中和周报(第138期)丨碳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纳入年度立法计划;能源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生态环境部正探索海洋碳汇CCER方法学

0
回复
3216
查看
[复制链接]

17

主题

67

帖子

6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7
发表于 2024-5-13 22: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 实习生雷椰 北京报道
碳中和周报关注“双碳”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包括碳中和政策、地方动态、企业实践等。我们将通过精选每周碳中和领域的重大事件,并进行点评的方式,提供一个及时全面的碳中和信息平台。
由于“五一”放假,碳中和周报推迟刊发,因此本期内容包括上两周碳中和领域重磅消息。
一、碳中和政策 1、碳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纳入年度立法计划
5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2024年度立法工作计划》(以下简称《国务院立法计划》)。《国务院立法工作计划》明确,围绕推动绿色发展,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国家公园法草案。制定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节约用水条例、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修订快递暂行条例。预备制定生态环境监测条例、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条例、密云水库保护条例。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纳入立法计划,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碳排放交易监管制度,从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碳减排,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2、能源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近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审议,现已公布并向社会征求意见。《草案》共9章69条,在能源规划、能源开发利用、能源市场体系等方面作出了规定。《草案》明确,国家完善能源开发利用政策,优化能源供应结构和消费结构,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国家优化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推动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推动能源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在能源转型的新阶段,需要从法律层面对于能源的规划、开放利用等层面进行约束,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也具有重大意义。
3、生态环境部正探索海洋碳汇CCER方法学
4月28日,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张志锋在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生态环境部将探索研究更多适合我国国情的海洋碳汇领域方法学,成熟一个,发布一个,积极推动提升海洋碳汇能力,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张志锋表示,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碳汇建设。《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都要求巩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并对海洋碳汇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提升红树林、海草床、盐沼等固碳能力,提升海洋等碳汇统计监测能力等。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海洋碳汇方法学,逐步成熟并发布相关方法,有助于提升海洋碳汇能力,扩大和丰富CCER市场内涵。
4、中法就海洋保护合作发布联合声明
5月7日,据中国政府网消息,中法两国重申对保护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的特殊责任和共同雄心。中国作为主席国成功举办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下称“COP15”),大会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该框架确立了如下目标:通过建立具有生态代表性、连通性良好、公平治理的保护区以及其他有效区域保护措施(OECMs),到2030年有效保护和管理至少30%的陆地和内陆水域、海洋和沿海区域;到2030年,至少对30%的已退化陆地和内陆水域生态系统、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采取修复措施。
为了加强养护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的共同雄心,两国通过了以下联合声明:中法计划依照两国已批准的国际公约,例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巴黎协定》、《生物多样性公约》和《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采取相关行动。两国支持“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21-2030)。两国认识到《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协定》(下称“BBNJ协定”)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包容和全面的国际海洋治理支柱之一。两国承诺为BBNJ协定尽快生效作出贡献,并鼓励所有国家采取同样行动。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中法联合声明展示了两国在海洋保护和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共同立场和行动意愿,体现了双方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责任担当,有助于推动国际社会加强海洋保护和气候变化应对合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5、中美计划举办第二届“甲烷和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峰会”
5月8日至9日,中美“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会议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召开。双方计划在COP29期间举办第二届“甲烷和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峰会”。双方承诺就部署减排技术、建立或完善各自MRV体系和标准推动开展双边合作和能力建设,以实现在21世纪20年代期间甲烷控排或减排的目标。双方关注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甲烷排放观测站的甲烷警报与响应系统。双方还将围绕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包括工业领域氧化亚氮和对流层臭氧前体物质)的测量和减排方案开展技术合作和能力建设。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中美两国在气候变化应对达成多项合作举措,并积极拓展未来合作,体现了对气候变化的共同责任和应对的决心,是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举措。
二、地方动态 1、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新进展
近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关工作事项安排的通告。根据《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事务中心承担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注册登记机构职能,负责碳排放配额及碳减排量的注册登记,负责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平台的运行和管理,记录碳排放配额及碳减排量的持有、变更、清缴、抵销、注销等信息。北京绿色交易所有限公司承担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工作的交易机构职能,负责建设和运行交易系统,组织开展本市碳排放权统一交易和结算。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这一举措为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有序运行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支持,有助于促进地区市场发展,推动碳减排目标的实现。
2、江苏省组织开展城市、园区、企业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建设
近日,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建设方案》,组织开展城市、园区、企业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建设。试点工作将坚持“系统谋划、双轮驱动、示范引领”的工作原则,引导减排潜力较大、低碳发展基础较好的城市、园区和企业有序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建设,有效发挥不同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这一举措有望为江苏省碳减排工作注入新动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企业实践 1、上海洋山港完成国内首例集装箱轮排放二氧化碳回收利用
5月1日,巴拿马籍“长顶”号集装箱货轮昨日完成在上海洋山深水港的作业,卸下了一罐由碳捕捉系统回收的液态二氧化碳,标志着航运业减碳迈出重要一步。该船是全球首艘加装碳捕捉系统的集装箱货轮,系统由我国自主研发,运用有机胺循环吸附技术。相较于改建船舶动力系统,该系统成本更低,且能满足船舶全生命周期碳减排需求。自1月18日投入欧洲航线运营以来,累计航程35000海里,二氧化碳综合捕集率最高可达80%以上。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该船采用自主研发的碳捕捉系统,成本低效益高,为航运行业提供了可持续的碳减排解决方案。
2、欧普照明绿色园区年减碳量超8700吨
欧普照明苏州园区积极推进绿色工厂评级工作,并成功启动了光伏发电项目,提供电力共计11.124MW。该园区采用了地源热泵、集中式供冷热、水蓄冷、呼吸式玻璃幕墙、智能遮阳系统、雨水回收、绿色屋顶、100%LED节能灯具等多种节能技术和材料,实现园区整体能耗的显著降低,实现低碳制造。公司在园区里建设了8万平方米的屋顶太阳能系统,整个系统每年可以提供1千万千瓦时绿色能源,这意味着可以节省标准煤约3339吨,减碳8749吨,相当于每年植树48万棵。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欧普照明苏州园区以多种创新技术和可持续实践为基础,实现了绿色工厂评级,并通过光伏发电项目实现了可观的电力供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电脑Maps|手机版|小黑屋|果果一线

©果果一线 ·陕ICP备20230035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