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瘦身”、优化管线,拜耳的艰难变革进展如何?

0
回复
1808
查看
[复制链接]

29

主题

57

帖子

5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7
发表于 2024-5-20 09: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季媛媛 实习生闫硕 北京报道 近日,拜耳披露了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并透露过去三个月,集团裁员1500人,其中大约三分之二是管理者。首席执行官Bill Anderson在当日的媒体电话会议上表示,扁平化等级制度和削减公司官僚主义,将是扭转局面的关键。
此次裁员共花费拜耳2亿欧元,但通过精简公司结构,清除阻碍组织快速发展的职位,将有助于公司在2024年节约5亿欧元的成本。从2026年起,这些措施将每年减少20亿欧元的组织成本。
据了解,此番裁员计划将持续到2025年,但拜耳并没有提供裁员的具体数字。今年1月,拜耳推出了新的运营模式DSO(Dynamic Shared Ownership,动态的责任共担),预计到2024年底,拜耳的每个部门都将在这种模式下开始工作。
其实今年以来,除拜耳外,多家跨国药企也在裁员。据Fierce Biotech发布的2024年生物制药企业裁员情况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11日,2024年共有77家生物技术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裁员,其中不乏诺华、罗氏、辉瑞等大型跨国药企。
另一方面,随着专利悬崖的到来,各大企业也在精简产品管线,挖掘新的增长点。拜耳也在不断优化自身产品管线,在结构重组中逐渐理顺制药业务的发力赛道。聚焦心血管疾病、肿瘤、免疫疾病以及神经学和罕见病领域,拜耳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CIC灼识创始合伙人侯绪超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跨国药企进行大规模裁员和精简产品管线的主要原因包括对当前市场环境的一种反应,也有成本控制、战略调整以及提升研发效率等不同因素的考虑。
也有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期各大药企裁员消息频出,从侧面说明了跨国药企正在经历新一轮转型阵痛期,跨国药企为了应对更多挑战,相应的业务调整也在变得越加频繁,与此同时裁员也就成为了常态。
取消多管理、协调层级
去年2月,拜耳宣布前罗氏制药CEO Anderson将成为拜耳下一任CEO,同年4月,Anderson加入拜耳,并于6月正式担任拜耳集团CEO。自上任以来,Anderson发起了一系列变革,试图扭转公司困境。
在去年的三季度电话会议上,Anderson表示,近500亿欧元的收入,现金流几乎为零,股价走势同样不尽如人意,这显然是不能接受的。他将其归因于复杂的制度上,认为约12层公司管理岗位,令任何创新都举步维艰。
也因此,Anderson提出,到2024年底,拜耳将取消多个管理和协调层级,大约95%的决策将从管理者转移到工作人员的手中。今年1月,拜耳正式推出新的运营模式DSO,旨在减少内部的等级制度,消除官僚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运营效率。
在Anderson看来,降低成本只是DSO模式的成果之一,最终,该模式将通过改善客户关系和加速创新来推动业务增长,例如,加强处方药事业部产品线。
今年3月,拜耳对制药部门进行了重塑,领导人员从14人减少到8人。截至3月底,拜耳员工总数不足9.82万人,同比下降3.5%。“我们的重点并不在于人数的多少,而是不遗余力地确保公司的每项工作都以使命为导向。”Anderson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采取了“现收现减”的方式,如果公司决定剥离或关闭任何大型业务,未来裁员的数量可能会不确定。
另一方面,在过去的5个月,拜耳面向客户的自主团队数量增加了十倍以上。制药部门目前有180多个自主团队,其中美国约有70个。“未来几年,员工队伍将由不断发展的5000至6000个自主团队组成,他们将在90天的时间里共同完成自己选择的项目,然后重新组合进行下一个项目。”Anderson说。
变革中的拜耳交出了第一季度的财报。财报显示,受汇率变动影响,集团销售额为137.65亿欧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3%,息税前利润增长4.0%,达到30.92亿欧元,调整后的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达到44.12亿欧元。得益于经营现金流的改善,自由现金流为-26.26亿欧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6%。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拜耳公布2023年财报时,Anderson提出了公司未来两三年的战略重点,即增长与创新、美国的诉讼问题、现金与去杠杆,以及全新的DSO运营模式。
不难发现,新模式已然成为Anderson为拜耳开出的“一剂良方”。实际上,过去大半年,Anderson走访了拜耳在15个国家的团队后发现,员工对新组织的反馈大多是积极的。他表示,人们会惊讶地发现,当他们与同事一起拥有决策和行动的权力时,他们能完成更多的工作。
此外,自Anderson掌舵后,拜耳就曾传出拆分的消息。对此,Anderson曾表示:“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应对挑战,提高业绩,创造战略灵活性。在公司结构问题上,我们的答案是‘现在不行’,但这不应被误解为‘永远不会’。”
优化管线背后的风险管控
面对专利悬崖,为寻求新的市场增长点,优化产品管线也是跨国药企的一项重要手段。侯绪超认为,跨国药企通过裁员和精简产品管线等举措,短期内可以作为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的手段。长期而言,药企仍然是需要依靠创新药物的研发和市场推广来实现业绩的持续稳定增长。
根据公开信息,Anderson拥有深厚的医药行业背景,他曾先后在渤健、基因泰克、罗氏制药等多家制药公司任核心职位,曾参与25种新药的开发和上市,其中包括15种重磅畅销药物。因此,业内普遍认为随着新一任CEO的到来,拜耳将更注重制药板块的投入。
今年3月,拜耳在媒体日上介绍了2023年研发管线进展:提交了8个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并预计4个具有first-in-class潜力的药物在2024年底前进入II期临床试验阶段。这些研发主要集中在心血管疾病、肿瘤、免疫疾病以及神经学和罕见病领域。
在肿瘤领域,治疗特定类型前列腺癌的新产品Nubeqa(达罗他胺)是处方药业务未来增长的关键动力之一,其实一季度财报中制药部门快速增长的原因,拜耳就将其归于该产品和Kerendia(finerenone,非奈利酮)的显著增长,后者用于治疗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慢性肾病。
具体来看,经汇率和产品组合调整后,制药部门销售额增长了3.9%。此外,抗凝血药物Xarelto(利伐沙班)和眼科治疗药物Eylea(艾力雅?)仍是拜耳本季度最畅销的产品。相比之下,制药业务部门的不利因素包括因中国的招标采购导致的Adalat(拜新同?,硝苯地平控释片)销售额下降。
据Anderson介绍,第一季度,拜耳取得了关于更年期延缓药物elinzanetant新的III期临床顶线结果。合作伙伴已于1月向欧盟EMA递交了该药的上市申请,美国FDA也为相关申请设定了审批日期,即2024年11月29日,拜耳预计于明年推出该产品。此外,asundexian用于卒中二级预防的OCEANIC III期试验进展迅速。
近年来,拜耳还通过一系列收购和投资,进一步拓展CGT(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数据显示,过去5年,拜耳对CGT的投资额已超过50亿美元。拜耳及其子公司BlueRock和AskBio正在推进临床前和临床阶段产品组合,这些具有竞争力的CGT涵盖神经肌肉、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和代谢、罕见病等多个领域。
“从市场整体上看,尽管一些CGT项目被砍,但这些赛道依然被跨国药企重点关注。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以及政策调控的背景下,药企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在全球医药交易治疗领域分布情况方面,抗肿瘤药物是最受关注的治疗领域,抗感染、神经系统药物、免疫系统药物紧随其后。”上述分析师强调,由于新药的研发前期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以及长时间的临床试验,医药产品从研发到上市的周期较长,因此具有很高的风险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电脑Maps|手机版|小黑屋|果果一线

©果果一线 ·陕ICP备20230035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