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发展进入深水期,专家称未来将是一片“沃野”

[复制链接]
查看2317 | 回复1 | 2024-5-20 21:10:48|发表时间:2024-5-20 21:10:48|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郭晓洁 实习生宁一晗 深圳报道
近年来,绿色金融作为金融领域的重要创新方向,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5月1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高质量发展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中国人民大学首届深圳金融论坛暨深圳金融学院成立仪式”在深圳举行。在“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平行论坛上,“绿色金融发展已进入深水期”成为与会专家的共识,认为绿色金融未来的发展将是一片“沃野”。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信贷市场和第二大绿色债券市场。论坛上,不少专家观察到近年来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正在经历转变,从绿色金融到转型金融,从单纯注重机遇管理转变为风险与机遇并重。这些转变既体现了中国绿色金融市场逐渐向成熟和稳健发展,也将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碳市场建设、转型金融、绿色股权投资、ESG投资等也成为此次论坛的热议焦点。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进入深水期作为全球绿色金融的重要参与者,近年来,在监管部门的积极推动下,中国在绿色金融的标准制定、信息披露透明度、约束机制完善、国际合作深化以及绿色产品和服务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构建了一个以贷款和债券为主导,多层次、多元化的绿色金融体系。
论坛上,不少发言专家认为,目前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已进入深水区,下阶段在碳市场的发展、转型金融的推进,以及绿色融资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等问题,都值得关注。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构建了强制+自愿碳市场相结合的碳交易市场机制。论坛现场相关专家认为,下阶段碳市场的发展需按照市场化原则、系统性地深入推进,从碳市场激励、政策约束两方面建设。同时,还需积极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研究丰富与碳排放权挂钩的金融产品及交易方式,让更多利益相关方逐步参与碳市场建设,扩大适合我国碳市场发展的交易主体范围。
北京绿色交易所副董事长梅德文表示,客观来讲,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碳市场两个履约期完美收官,整体运行平稳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活跃程度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初步彰显,促进了企业减排和加快绿色经济转型。当然,相比欧盟碳市场,中国碳市场仍有一定的差距。展望中国碳市场未来,对于强制碳市场即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循序渐进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丰富市场功能,激发市场活力,包括完善配额分配方式,逐步引入有偿分配,丰富碳市场交易品种、交易主体和交易方式等;对于自愿碳市场即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也将扩大其支持领域,着力建立对接国际、规范有效、公平透明的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强制碳市场的稳健发展,与高排放或难以减排领域的低碳转型密切相关,因此转型金融也成为热议的话题。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蓝虹表示,从2020年开始,绿色金融开始从原来的关注机遇管理,到机遇管理和风险管理并行。目前,不少银行在对其投资项目进行气候压力测试、生物多样性压力测试,来提前规避可能遇到的风险。
也有专家建议,下阶段应从推动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有效衔接、制定转型金融有效标准、转型金融产品与市场发展针对性等方面发力,持续加大对节能环保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同时保证对煤电等行业低碳发展的合理支撑,在确保“安全降碳”前提下,推动绿色产业和绿色项目在经济活动中的占比不断提高。
此外,改善绿色金融产品结构,提升股权融资比重,以支撑早期绿色低碳科技的研发,也被认为是下阶段需关注的重点。
目前,我国绿色金融产品构成中,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占据了绝对的大头,而股权融资仅占个位数,比重较低。在论坛现场,相关专家表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已成为国际上开始大规模利用的绿色技术;直接空气碳捕集和生物质能碳捕集与封存两大负排放技术全球研发热情高涨;生态碳汇的重视程度不断升高;核裂变与核聚变、地球被动辐射冷却技术在等待更大的科学突破。而这些早期技术的研发和市场化都需要股权融资的支持。
蓝虹表示,未来市场应鼓励发展PE/VC、并购基金、债转股、夹层投资等风险包容性较大的金融产品,同时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或者再融资,募集资金用于绿色金融项目,规范开展绿色股权投融资业务。
ESG投资超额回报已被验证此次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研究团队发布了《中国ESG评级剖析及未来发展之道》报告。报告指出,当下国内外ESG评级业务蓬勃发展,ESG评级在全球绿色投资生态中扮演着投资标的与资金流向的筛选者和指引者作用。但因国内外对ESG标准的解释存在差异,企业在实施ESG管理制度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各类不同评级主体为同一家公司给出的 ESG评级结果往往差异较大,甚至演变为ESG评级乱象。此外,一些机构抱着“蹭热度”的动机与心态,发布一些缺乏专业性与投资意见的排名,也会对投资者与企业造成了误导。
对此不少现场专家认为,部分ESG发展先行区在推动ESG信息披露等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
一位熟悉香港绿色金融市场的专家表示,以香港为例,近年来香港在对包括银行、保险、券商等在内的金融机构的气候风险披露要求一直在不断完善。在监管的推动下,金融机构相对来说更愿意将资金投放在绿色、转型等领域。
此外,香港推出的不少支持计划也值得借鉴。例如,2021年推出的绿色可持续金融资助计划,对达到一定融资金额的绿色融资项目,在聘请外部认证机构费、律师费、评级费、中介费等费用进行补贴。政策施行三年来,香港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实现了约5倍增长。此外,香港近期计划的转型金融分类目录,也将为金融机构支持高碳排行业的低碳转型提供参考。
尽管目前全球都在推动ESG标准的统一和互认,但目前国际上对ESG投资的理念和发展路径仍有不少差异和分歧。
昆山杜克大学可持续投资研究项目主任张俊杰表示,以国外为例,目前欧盟地区国家更倾向于监管推动规则统一化,而美国对于ESG投资相关规则应该交给市场还是监管部门还在争议。此外,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对ESG投资的驱动因素也有所不同。
张俊杰认为,ESG投资的驱动因素分为价值驱动和利益驱动。目前,ESG投资作为价值驱动型投资在国际上基本是被认可的。论坛上也有投资机构专家认为,ESG投资能带来超额收益的结论已经陆续在各类投资案例被验证。
“目前,国际上不少争议还在于以价值观为驱动的ESG投资。对于价值观驱动的投资,由于全球各地区历史、人文和价值观的差异,如对白酒、游戏等行业的投资是否应纳入ESG投资范畴还有不少争议。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人有同样的价值观,因此对价值观部分的投资更应交给市场、投资人做决策。但对于普世的价值观,是可以形成共同的监管规则的,未来这些规则也会逐渐发展成为全球共识。”张俊杰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钟浩 | 2024-5-21 10:26:18|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大家的陪伴与支持,让这个论坛变得更加美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